扬州怪杰郑板桥

文/ 凤凰于飞

提起郑板桥(1693—1765),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在有清一代诗人中,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着别样的生活,是当时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板桥原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于诗外,尤善书画,皆自成风格。他入仕之道颇为坎坷,康熙时中了秀才,雍正时才中举人,又直到乾隆元年(1736)才中进士。所以他自刻了一枚闲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甚是脍炙人口。

郑板桥是别具一格的怪杰,他不屑与他人一样,在所谓的“盛世”中歌颂升平,他来自民间,深识人民的疾苦,而且当了亲民之官,更觉人民之可亲,又笃于戚友昆季子侄之爱,使他的诗富于人情味,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如《姑恶》、《逃荒行》、《还家行》等五古长诗,对于人民的生活多作叙述。而他的一些小诗,也写得生动自然,清淡如兰竹。《小廊》诗云:

“小廊茶熟既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他还是一位书画名家,他的家乡兴化属扬州府,世人所称的“扬州八怪”便在那时聚集扬州,其他七人是“李鱓、金农、高翔、汪士慎、黄慎、李方膺、罗聘。板桥居八人之首,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书法亦别具一格,用隶体参入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为“六分半书”。在书画上,板桥尤其推崇明代徐渭(文长)的手法,尝自刻印章“青藤门下走狗”(徐渭曾号青藤道士),渺视权贵的板桥却宁愿做徐渭门下的一条狗,可见对他的倾慕。

板桥擅诗书画“三绝”,所以书画格外受人推崇,举一而三备。清末宣鼎的文言短篇小说《夜雨秋灯录》中,便有一篇《雅赚》,写当时的商人千方百计要讨得郑板桥的书画而不得,后来设计让人充当雅士与板桥结交,推心置腹,板桥乃以书画相赠,终于上当受骗的故事。可见板桥的书画在当时便有很高的知名度。

书画当中,板桥尤擅兰竹,题画诗中比较有名的便是那首《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又有一些题画的雅趣小句,还是题竹画的,如《竹》:

“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中了进士以后,板桥曾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甚是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这个我们可以从他当潍县知县时送给顶头上司山东巡抚的一幅墨竹题画绝句中看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后来因为岁饥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了豪绅而罢官,寄居扬州,卖画度日。他在扬州曾写过一幅著名的《难得糊涂》条幅: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也是为官多年的感悟。其实早在他中举以前,就在扬州卖画了,只是当时无甚声名,少人问津。而在他金榜题名后,则书画陡然间热卖起来,人人趋之若骛,争相一求。可能大凡杰出伟大的人物,都具有这样的品性,即不畏权贵,只与平民为善。如果是权贵向他索画,他可能不会画给他们;反倒是如果普通平民百姓请他喝上一碗酒,可能酒后他会不吝挥墨作画以赠。板桥自己在《靳秋田索画》中也说:

“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于人此但笑而听之。”

正是这样的一种品性。不过扬州的商人们当然也很聪明,知道他的品性,便投其所好,用计赚取他的笔墨,于是有了《夜雨秋灯录》中的《雅赚》。故事故然虚妄,但也正可体现板桥真诚坦率的性格。

扬州历来是官商云集之地,商业发达,官商生活穷奢极侈,又多歌楼妓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少年时便有过“十年一觉扬州梦”的生活。板桥对这样的生活却只有感慨,如《扬州》七律所云: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俏然。”

而在外为官时,对家乡扬州,板桥倒也甚为怀念,如《满江红·思家》中所云:“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自然会有一阵欣喜,欣喜之余看到家乡的变化,人事已改,免不得又一阵兴叹。《再到西村》:

“青山问我几时归,春雨山中长蕨薇。分付白云留倦客,依然松竹满柴扉。送花邻女看都嫁,卖酒村翁兴不违。好待秋风禾稼熟,更修老屋补斜晖。”

于诗书画“三绝”外,郑板桥的《家书》和《道情》亦自然坦率,为世所称。《家书》分别有写给兄弟及子侄各人的,但写得都极为真诚自然,富有人情味。如《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忆幼时往事,写得颇为雅致感人:

“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窍乐之。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

他就是这样一个在豪绅权贵觉来怪异,在亲友民众觉来可亲的人。在统治阶层看来,他绝对是个不识时务的“怪人”;但对广大民众而言,他则是自己心声的最好述说者。也正因如此,数百年来他才会一直享有这么好的“清誉”,不仅在他的诗文、书画上,还有他的人格!



~  文章目录  ~
~  返回主页  ~
版权所有 © 2002-2012 Artsd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