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小邻居

文/ Y.S.

北风呼呼的吹,树叶纷纷的落,几天功夫,窗外那浓浓的一片绿荫,就变成了褐黑的枯枝,让人联想起废弃工地上残留的钢筋,杂乱而冷漠。

天很蓝,阳光也很亮,但因为缺少了叶儿们的喧嚣,这窗外的世界,更显得空旷、寂寥。

正自感叹,忽然飞来几只麻雀儿,歇在枝上,一面疏毛剔爪,梳妆打扮,一面叽叽喳喳,随意聊天。那轻巧灵动的身影,顿时为清冷的冬日,增添了许多生气。

触景生情,不由想起,这些小东西,曾经是我的亲密邻居。

那是十年前,我刚搬进现在居住的小区,在装修的时候,发现卧室墙上有一为空调管道预留的孔。因为年纪大了,怕凉,不想在卧室装空调,所以让装修师傅把这个孔堵上。于是,他在孔中塞了一块塑料泡沫,然后用腻子抹平,一下子就让这个孔从墙上消失了。

入住后不久,突然发现,在推拉窗户的时候,窗外总有麻雀飞起。再仔细观察,才发现,墙上空调管道预留孔中的塑料泡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在了,代替它们的,是一窝麻雀儿!

平时,因为有腻子相隔,麻雀们虽然经常出出进进,但这小小的动静,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顶多是中午休息时,因外面比较安静,偶尔能听到它们在家里活动的轻微悉索声——“同一屋簷下”的两个家庭,互不干扰,相处得倒也融洽。

因了这一家小邻居的存在,在小区里漫步时,就特别注意了一下,结果发现,像我们家这样有“麻雀邻居”的,还真不是“绝无仅有”——在有的空调预留孔中,也能看到这帮小家伙的身影。

起初,对这些小友还觉得新奇,有时故意拉几下窗子,和它们开开玩笑。时间久了,它们对我的恶作剧也就习以为常,不再上当;同样,我对它们家务活动的悉索声,也惭惭不再注意。就这样,从感觉新奇,到习以为常,再到熟视无睹,渐渐地,对这户特别的邻居,也就不大放在心上,以致最后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寒来暑住,冬去春来,不经意间,一晃就是几年。

去年夏天,在我家卧室里,有时会闻到一种淡淡的异味。起初,怀疑是老鼠什么的小动物死在某个角落里了,于是,翻葙倒柜,进行了一次清查、扫除,但一无所获。房间很干净,而异味依旧。再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异味中午较为明显,其它时候则没有。看来,它的散发,与温度有关,问题应当出在南窗附近。

突然想起,中午时分,已有些日子没有听到我们墙上的麻雀邻居的动静了——赶紧检查一下,果然洞中已没有了“住户”,而且,异味确由此发出。

于是,从墙里面将原来抹上的腻子捅开,果然见到了雀儿已变质的遗体。

看来,我们的邻居家发生了巨大的变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惨剧,迫使小邻居“不告而别”了。

想起曾经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说近些年,在成都平原上,麻雀儿已几乎绝迹。经过科学家认真细致的研究,发现,麻雀的消失,与农田大量施用农药有关——为了防治虫害,人们大量使用农药。这些农药虽然是“高效低毒”,不会直接毒死麻雀,但却有一个副作用,能让麻雀产生“厌食”症状,最终导致它们绝食而亡。

莫非,我家的小邻居,也不幸落入了人们无意间制造的陷阱?或者,是感染了什么严重的疾病?要不,是发生了鸟类社会的刑事案件?唉,要是福尔摩斯先生还健在就好了,可以请他老人家来侦察一番,弄清真相——现在,只好存疑了。

不管什么原因罢,当务之急,是赶紧将孔洞清理干净、恢复原状,希望它们还能回来。但是,眼看一年多过去了,这个“一居室”依旧空空如也,看来,这儿已是雀儿们的“伤心之地”,不会再回来了。

再到曾经有雀儿出没的几处楼房探查一番,发现随着气候变暖、空调成为生活必需品,当年雀儿们借住的孔洞,都恢复了原定的功能。小区高楼虽多,却再没有了雀儿们的“一孔之地”。

麻雀和人类,从来就是“近邻”——它们的“家”,一般就建在我们的屋簷下、墙洞中,和我们休戚相关、亲密无间。就是比春来秋往的家燕,与我们亲近的时间也更多、关系也更近。更不用说其它鸟类,如常见的喜鹊、乌鸦,它们的窝,是建在树上,虽然和我们也算邻居,但毕竟有了不小的距离。

所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如果要形容麻雀对人类的态度,实实在在当得起“依恋”二字。人们对这些小友,也一贯友好,堪称“和谐”。

然而,不知怎么搞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忽然翻脸,先是把它们推到“敌人”一边,必欲“赶尽杀绝”而后快;后来,随着城市里“钢筋水泥森林”的兴起,更是让雀儿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彻底断绝了与雀儿们的“邻居”关系,剥夺了它们在城市里的“生存权”;甚至于因为大量使用农药,严重威胁到它们的“生命权”!

虽然,如今,就是在人与人之间,因住进了“单元房”而“走动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人们毕竟还在同一屋簷下,见面打个招呼、送上一分微笑,还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在人与麻雀、家燕之间,就彻底地“不共屋顶”,做不成邻居了。

不过,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认识的提高,现在,北京的香山、八大处,在树林中都安置了许多小木箱,为鸟儿们提供免费的“客房”;在有水面的公园里,也大多建有人工的“鸟岛”,供野鸭们安家,让这些原先习惯于流浪的鸟儿,安居乐业,成为公园一景。

想到此,真想给潘石屹他们这些造房子的大腕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以后再盖大楼,在墙上,为我们这些“小老朋友”雀儿、燕儿,专门留下几个搭窝的小孔,建几个“收容站”,让我们多年的好邻居,也“居有其屋”,不再“流浪乞讨”。

如果真能如此,则“善莫大焉”!——只是不知这些“日理万机”、“日进斗金”的大腕们,能否听得进去?


意境·语言·梨花诗
冬春闲话
梦·圆梦·红楼梦·红楼圆梦

~  文章目录  ~
~  返回主页  ~
版权所有 © 2002-2012 Artsdome.com